新華社北京6月11日電 題:抓好教育、管理、訓練“三大法寶”——專訪中國女籃主教練宮魯鳴
新華社記者蘇斌、王鏡宇、吳博文
中國女籃(lan)(lan)目前正(zheng)在(zai)備(bei)戰將(jiang)于7月(yue)舉行的(de)(de)女籃(lan)(lan)亞洲杯。對于這(zhe)支處于新老交替期(qi)的(de)(de)球(qiu)隊來說,如何擺(bai)脫巴黎(li)奧運會(hui)失利帶來的(de)(de)影(ying)響,重塑中國女籃(lan)(lan)輝(hui)煌,四個月(yue)前接手球(qiu)隊的(de)(de)宮魯鳴給出了答(da)案——抓好思想教育(yu)、隊伍管理與(yu)嚴格(ge)訓練這(zhe)“三大法寶”。
(小標題)談亞洲杯:真正打好每一場比賽
67歲的宮魯鳴于今年2月擔任中國女籃主教練,這是他時隔20年再掌女籃教鞭。進入洛杉磯奧運周期,這位老帥面臨的第一項任務,就是帶隊以衛冕冠軍身份參加在深圳舉行的女籃亞洲杯。
宮魯鳴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,亞洲杯首先打好小組賽,在此基礎上再考慮半決賽和決賽,希望能堅持到最后。“我們會認真對待每一場球,也要學會認真總結。希望能夠真正打好每一場比賽,發揚女籃的光榮傳統,以及敢打敢拼、不畏強手、永不言敗、堅持到底、永不放棄的精神,一方面為中國女籃發展奠定好的基礎,另一方面回饋廣大球迷以及各方的關心支持。”他說。
中國女籃此前在昆明展開了為期四周的高原訓練,以幫助運動員恢復體能、打造技戰術雛形為主。在此期間,宮魯鳴提出了“萬次投籃計劃”,即每名隊員都要完成近一萬次的投籃任務。
宮魯鳴解釋說,提出“萬次投籃計劃”,主要是結合當今籃球運動發展趨勢。“現在不管是CBA(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)也好,WCBA(中國女子籃球聯賽)也好,出手權很多都掌握在外援手里,國內球員一方面投籃次數少,另一方面成功率也不高,這會影響整體發展進步。”他說,未來訓練中會在要求一定投籃次數的基礎上逐漸強化質量,結合運動員技術、位置等因素提出更高要求。
按照計劃(hua),中國女籃接下來將(jiang)參(can)加(jia)六場熱身(shen)賽(sai)。宮魯鳴表示,熱身(shen)賽(sai)一是檢(jian)驗球隊近期訓練成果,二(er)是對不同陣容的磨(mo)合進(jin)行(xing)系統安(an)排,三是檢(jian)驗隊員(yuan)狀(zhuang)態。會有十五六名隊員(yuan)參(can)加(jia)熱身(shen)賽(sai),然后從中選(xuan)拔出競技狀(zhuang)態、團隊意識和(he)執(zhi)行(xing)能力等綜(zong)合素質最好(hao)的隊員(yuan)參(can)加(jia)亞洲杯。
(小標題)談新老交替:磨合尚需時日
在宮魯鳴執掌中國女籃教鞭后公布的第一期集訓陣容中,既有楊力維、黃思靜這些大賽經驗豐富的球員,也有張子宇等多位潛力新星,在海外打球的李月汝和鄧雨婷同樣在列。
宮魯鳴表示,隊伍組建之初就確立了老中青相結合的原則,老隊員要起到傳幫帶的作用,“傳是傳授比賽經驗,幫是幫助年輕隊員提高技能,帶是帶作風。很多老隊員現在擁有教練員身份,她們的理解要比年輕運動員更準確,經驗更豐富。運動員之間的溝通也會比我們更直接,更容易接受,我們也希望這種狀態一直延續下去。”
“現在的年輕隊員個人能力還行,最大問題是整體戰術素養不夠。籃球是集體項目,需要相互串聯和幫助,不是靠一己之力去解決問題,因此需要不斷地去講、去練,把這兩者結合好。”宮魯鳴說。
對于追求更好戰績與平穩完成過渡之間的平衡問題,宮魯鳴坦言,這是令隊伍“比較頭疼”的事情。“新老交替是有陣痛的,老隊員的經驗打法和新隊員存在差異,集體項目要達到默契,是需要磨合的,而磨合是需要時間的。”他說。
宮魯鳴認為,隊伍成立三個月就面臨亞洲杯的比賽任務,這帶來了很大挑戰。“我們會認真對待每一場比賽、每一個過程。希望隊員們能夠發揚女籃的拼搏精神,認真對待每一場球,爭取每場打出風格、打出水平。”
他表示,世界女籃發展得很快,對抗越來越激烈,轉換速度越來越快,外線投籃也越來越準。戰術上講,每支隊伍各有特點,但就技術和體能而言,中國女籃與國際強隊相比存在一定差距。
因此體能是宮魯鳴的關注重點之一。在他看來,籃球是對抗性項目,如果對抗存在差距,即使有技術,當遇到身體接觸時,技術動作也會變形。中國女籃在訓練中拿出了40%左右的時間強化體能訓練。“這個問題不解決,別的東西練得再好也沒有意義。”他說。
宮魯鳴支持更多中國女籃隊員到海外聯賽歷練,前提是一定要去水平更高的聯賽。他表示,隊員們在追求自我發展的同時,要考慮國家利益,當國家有需要的時候,就要義不容辭地回來。
談及(ji)內線新星張(zhang)子(zi)宇,宮魯鳴認為她有身(shen)高優勢,人(ren)也(ye)很聰(cong)明(ming),但因為從(cong)青年(nian)(nian)隊(dui)(dui)到國家隊(dui)(dui)時間不(bu)長,她的很多意識還停(ting)留在青年(nian)(nian)隊(dui)(dui)階段,成年(nian)(nian)隊(dui)(dui)與青年(nian)(nian)隊(dui)(dui)在對抗程度(du)上也(ye)完(wan)全不(bu)是(shi)一個層面。在對張(zhang)子(zi)宇的培養上,隊(dui)(dui)伍一是(shi)提出(chu)更高要求,二是(shi)不(bu)能(neng)操(cao)之過(guo)急(ji),要持謹慎態度(du),防(fang)止其出(chu)現傷(shang)病。希望張(zhang)子(zi)宇能(neng)逐漸解決自(zi)身(shen)存在的身(shen)體、技術、配合等(deng)方面問題,對她的使(shi)用,著眼點會放在2027、2028年(nian)(nian)上。
(小標題)談隊伍建設:教育、管理、訓練缺一不可
高原訓練期間,中國女籃將思想教育、業務學習和專項訓練有機結合,組織了參觀西南聯大舊址、與云南公安開展聯學聯建活動等不同形式的活動,意在提高隊員們的思想認識,并更好地轉化為刻苦訓練的實踐。
這反映出宮魯鳴的帶隊理念——思想教育、隊伍管理與嚴格訓練。
“現在社會發展很快,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,如何抓住運動員的思想脈搏,讓她們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,這個非常重要。”宮魯鳴說,作為職業運動員,不能一味地追求金錢。首先要有國家意識,有愛國主義情懷,也要有集體和團隊意識,整個隊伍要形成凝聚力和責任擔當。
宮魯鳴表示,競技體育沒有捷徑,不練就意味著被淘汰。中國女籃在發展過程中經過幾次高潮與低谷,教訓都是現成的。有時候講起來歷史,隊員未必能夠很準確地理解和接受,必須要親身經歷,但親身經歷的代價就比較大。
“其實都是有了成績和榮譽以后,就容易出現訓練和管理的問題。我們要認真吸取這些教訓,把教育、管理、訓練這‘三大法寶’抓好,讓隊伍能夠一步一步地走下去。”他說。
宮魯鳴表示,時代在改變,與過去相比,自己對于籃球運動的發展規律和科學訓練的理解也在改變。他認為,現在看來,科學訓練包括科學選材、科學制定訓練計劃、訓練過程的科學監控、訓練后的科學恢復以及系統總結調整計劃等多個環節。
“隨(sui)著觀(guan)念(nian)的轉變(bian),訓(xun)練內容也在(zai)變(bian)。我們現(xian)(xian)在(zai)每一次訓(xun)練都有監(jian)控和統(tong)計,也在(zai)不斷提高要求標準,所以現(xian)(xian)在(zai)女籃的訓(xun)練包(bao)括體能(neng)訓(xun)練,變(bian)化還是挺大的。”宮魯鳴說(shuo)。(完(wan))